長津湖七連人物原型介紹(長津湖七連留下的人原型是誰)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2-09-03
還有一天就能看到《長津湖》的續(xù)集《水門橋》了,不少觀眾已經買好了電影票,坐等大年初一《水門橋》上映。
之所以關注《水門橋》,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續(xù)集,更因為片中一眾有血有肉的鮮活形象,他們的命運時刻牽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。
從雷公開始……一場場戰(zhàn)斗,看著戰(zhàn)友一個個犧牲,他們卻還要向著更加艱難的任務出發(fā),我們既希望看到之后精彩的戰(zhàn)斗,又希望他們平安無事,這種樸素的情感,是《水門橋》巨大的魅力之一。
以前覺得這些志愿軍戰(zhàn)士的形象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為導演們的指導水準和演員們的精湛演技,之后才發(fā)現,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原因,那就是他們每個人都有現實原型。
首先,既然是《水門橋》就一定要提炸水門橋的那位英雄,他叫做郭榮熙。
現年98歲的郭榮熙,時任志愿軍第9兵團20軍60師作戰(zhàn)科作戰(zhàn)參謀。
當時,他被師長緊急派往水門橋,就像《水門橋》里,七連被委以重任,前往炸橋。
看看上面這一幕,這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幕,背后藏了多么偉大的英雄壯舉!
而吳京飾演的七連連長伍千里,真實歷史上的原型為志愿軍第27軍80師239團2營4連連長李昌言。
李昌言在1950年11月,帶領4連邊偵察邊前進,根據情況殲敵,之后不久,他發(fā)現一個帳篷里面有燈光。
偵查過程中,一個戰(zhàn)士踩到罐頭盒驚動了里面的美軍,戰(zhàn)斗隨即打響,在斃敵四名,俘敵十余名之后,李昌言發(fā)現帳篷里有不少電話、報話機,之后才知道,這是“北極熊團”的指揮部。
1950年,李昌言榮立二等功。
伍萬里有兩個原型,第一個是周全弟老英雄。他是原中國人民志愿軍26軍77師231團1營2連戰(zhàn)士,1950年10月25日,他隨部隊從遼寧丹東夜渡鴨綠江入朝,在長津湖要沖黃草嶺執(zhí)行阻擊任務。
在伏擊美第七師31團的阻擊戰(zhàn)中,周全弟身穿單薄棉衣,依靠雪水充饑,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爬冰臥雪三天三夜,因為嚴重凍傷,他四肢被截,負傷的時候年僅16歲,正是《長津湖》中伍萬里的年齡。
另一位原型,是真的就叫“伍萬里”,這名伍萬里當年17歲,是兵團文工團里的普通一兵,也是第十九兵團文工團的一名大提琴手。
他親眼見證過戰(zhàn)友的犧牲,也看到過美軍轟炸里炸飛的斷臂殘肢,如今想起那些慘烈的場景,老人還會用顫抖的雙手捂著雙眼。
戰(zhàn)士不分職責,只要上了戰(zhàn)場就是英雄。如今88歲的伍萬里老人已經退休了,但老人回憶起當年的往事,依舊歷歷在目。
《長津湖》中犧牲的雷公,讓很多觀眾意難平,其實雷公也有原型人物,他就是籍貫山東濟南的一級戰(zhàn)斗英雄孔慶三。
孔慶三是志愿軍第27軍80師炮兵團九二步炮連班長,在1950年11月27日的新興里戰(zhàn)斗中,因九二步兵炮的右駐鋤懸空無法發(fā)射,他毅然用肩膀頂住駐鋤,自己作為支撐端掉了敵人的火力點,殲敵三十余人。
雖然為部隊打通了道路,但孔慶三因火炮后坐力,以及腹部被打中的彈片傷壯烈犧牲。
戰(zhàn)后,孔慶三被追記特等功,并授予“一級英雄”的光榮稱號。
朱亞文飾演的指導員梅生,也有多個同名同姓的原型人物。
其中有戰(zhàn)士陳梅生,他是志愿軍39軍115師343團戰(zhàn)士,于1950年10月在朝鮮戰(zhàn)場失蹤,1982年3月20日被追認為烈士。
有周梅生,是抗美援朝老兵,他隨軍征戰(zhàn)朝鮮,于1955年退伍,三枚紀念章是他最珍貴的寶物,只有重要時刻才拿出來佩戴在胸前。
如今周梅生老人已經92歲了,每每提及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,他還會熱淚盈眶。
最后一位是趙梅生,他也是一名普通戰(zhàn)士,于1951年5月1日參加革命,是志愿軍187師559團2營5連戰(zhàn)士,于1952年4月30日犧牲在朝鮮戰(zhàn)場,那時候距離他參軍僅過去一年。
七連最準的神槍手平河的原型,是抗美援朝戰(zhàn)場上我軍的每一位狙擊手。
抗美援朝戰(zhàn)場上,雖然志愿軍的裝備不如美軍,但卻涌現出不少神槍手,讓美國人聞風喪膽,比如鄒習祥。
鄒習祥出身農民家庭,從小跟著父親學習裝彈、潛伏、瞄準、射擊等,1949年被國民黨抓了壯丁,之后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戰(zhàn)士。
之后,鄒習祥隨軍入朝作戰(zhàn),在上甘嶺戰(zhàn)役中,鄒習祥所在的部隊奉命駐守537.7陣地,他一人就用206發(fā)子彈狙殺了203名敵人,導致后來美軍軍史上稱該陣地為“狙擊兵嶺”。
因為鄒習祥的英勇表現,他被志愿軍39155部隊授予“一等功臣”稱號,還受到了金日成首相的接見。
《長津湖》中楊根思,我想我不用再多做介紹了,他由歐豪扮演,就是我軍的特級戰(zhàn)斗英雄楊根思。
1950年11月29日,楊根思在堅守長津湖畔1071.1高地東南側小高嶺戰(zhàn)斗中,率領三排打退美軍八次進攻,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時,楊根思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敵群,與敵人同歸于盡,年僅28歲。
我們熟知地穿插七連,其原型是解放軍39軍116師347團的7連,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“鋼七連”。
在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中,鋼七連一個連固守陣地,堅持到大部隊到達并全殲英軍一個營。
從《長津湖》到《水門橋》,幾乎每個角色都能找到原型,我們看到他們感動,也是因為他們本身的真實故事足夠震撼。
讓我們記住這些為新中國獻出一切的英雄們!
《長津湖》已經創(chuàng)造了中國影史的奇跡,但有很多情節(jié)和懸念還沒有呈現,大年初一上映的《水門橋》,才是《長津湖》的大結局。
《水門橋》也注定要創(chuàng)造歷史!大年初一,看中國英雄,我們不見不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