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插班到中黃外國語小學的孩子們,如今怎么樣了?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4-03-10
教育是條單行道,沒有回頭路,每一步都得慎重。 但好在,還能拐彎,試錯之后,還有機會切換到適合自己的賽道。
每一年,都有不少孩子從其他學校轉學到中黃,還有不少是提前幾個學期早早的排隊等位。
比起轉學,更大的挑戰(zhàn)其實在入學之后。
那些成功轉學到中黃的孩子們,最長的已經有三五年,最短的也有近一學期,他們的體驗,最有發(fā)言權。
適合孩子才是最好的
2-5年級插班生交流會
6月20日14:30-16:00
插班學位有限,即刻掃碼添加小幫妹微信預約
插班生的成長故事,讓我們一起來聽聽
1.“這是尊重孩子的教育”
黃同學 2018年春季轉入,現讀四年級——
從海珠區(qū)轉學來的黃同學,終于可以在課堂上光明正大地“畫畫”了。
在中黃,逾百種教學策略中,可視化呈現尤其重要,不僅僅因為圖像比文字生動,更因為,熱愛涂畫是孩子們的天性,而我們愿意俯身傾聽每個孩子。
黃同學從小熱愛畫畫,曾經喜歡把桌椅、課本當作畫板,鉛筆碎、小紙屑掉地上也難免發(fā)生,但大班管理模式中,行為規(guī)范才是首位。
明明是孩子的熱愛,卻無數次被批評打擊,甚至被粗暴地沒收筆紙。這讓黃同學父母開始疑惑,到底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?
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,華盛頓當年也只是個砍櫻桃樹的“調皮蛋”,一代總統(tǒng)很可能扼殺于童年。同樣,如果孩子不開心,天性得不到尊重,再高分又有何意義?來中黃考察之后,媽媽更堅定了轉學的念頭。
不過,令媽媽沒想到的是,之前老師眼里“不服從管理”的孩子,來到中黃之后,蛻變?yōu)椤包S老師”,作為語文科代表,自信大方地給全班同學分享探究成果,被打擊的繪畫,也成為了孩子UOI探究的加分項。
2.“孩子學的很開心,很享受做作業(yè)”
黃同學 2018年上學期轉入,現讀五年級——
做教育的,最怕碰到懂教育的家長,也最歡迎懂教育的家長。
黃同學媽媽就是這樣一位懂教育的行家里手,因為懂行,會格外在意孩子的教育,高標準高要求,也因為懂行,能看懂教育從理念到落實的每一個細節(jié),每一句評價更具分量。
黃同學四年級開始轉入中黃,之前在黃埔某知名小學,一到三年級,因為成績還不錯,上課比較積極,是老師很認可的優(yōu)秀孩子,媽媽也沒覺得哪兒不對,但三年級下學期開始,學習壓力更大了,問題也就隨之暴露。
媽媽說,明顯感覺孩子學習興趣下降了,作業(yè)很被動地才能完成,天天默寫,重復聽寫單詞,孩子非??咕?。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背誦課文,記下老師做的總結,卻根本不管孩子是否真的理解了,是否是靠自己思考得來的。
如果繼續(xù)讀完六年,孩子維持好成績應該沒問題,但肯定會變成學習機器一樣。這不是媽媽想要的,更不是孩子喜歡的。
社會更新迭代這么快,孩子的教育卻要停留在填鴨式嗎?有沒有更好的選擇?媽媽開始留意不同理念的學校。
實地考察中黃之后,媽媽欣慰地發(fā)現,這所提倡“激發(fā)孩子內驅力”的學校,與自己的教育期待簡直不謀而合。
作業(yè)量跟之前差不多,但內容卻大不相同,很多時候是讓孩子自己去查資料、跟別人溝通、自己去歸納總結,孩子每天像發(fā)現新大陸一樣,樂此不疲。
課堂上也不是滿堂灌,老師會教孩子如何掌握學習方法,比如用思維導圖去做總結梳理,小組合作完成探究。不光“學習好”,還“會學習”,喜歡思考,喜歡提問,深受老師和同學們認可,孩子又回到了那個開心活潑的小甜心。
3.“這里的外教太有魅力了”
陳同學三兄弟 2020年2月份轉入,現分別就讀于二三五年級——
確定三個孩子的擇校要多長時間?答案是五分鐘。
并不是說家長太草率,相反,家長做足了功課,在各大論壇、社群去搜索、打聽,然后又一家一家實地考察學校,他們謹慎到已經看過了廣州幾乎所有的國際化學校,并且在其中一所學校聽了一整天的課,在另一所學校花2個多小時完成考試。
去年10月,當決定把孩子從香港轉回內地上學,沖著的便是要找最適合孩子們的,找能跟孩子原本的學習模式對接得上,同時中西文化都能兼顧學習的學校。
把三個孩子同時交付出去,又要符合這么多條件,家長的謹慎也就不難理解。
在中黃的探校過程中,家長隨機走進了教室,在四年級課室墻上,他們發(fā)現了針對不同孩子的差異化作業(yè),在二年級課室,他們旁聽了外教Brandon的課堂,短短五分鐘,家長便感受到了明顯的差異,“可以聽出來,你們老師的功底很深”。
家長們不知道的是,在中黃,即便是外教也是“中西融合”,外教們既要精通兩門以上的語言,能橫跨數門學科,還要對中國義務教育有深入研究,其中不乏十幾年專注中西融合國際化教育的專家,他們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中黃,也把每個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。
來中黃后,三個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逐漸適應繁轉簡的字體變化,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中各顯才能,復課后兩周時間因為居家隔離無法及時回校,學校為了幫他們盡快適應,安排每個學科老師對每天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對一授課輔導。孩子們適應得很快,家長也很快打消了疑慮。
4.“上網課都能吸引孩子的學校錯不了”
趙同學 2020年3月份轉入,現讀二年級——
沒有對比就沒有鑒別,這是趙同學媽媽最深刻的感受。
今年疫情,前所未有的,三個孩子同時在家上網課。老大老三都在中黃,老二在另一所省一級公辦名校就讀。媽媽說從未刻意去比對兩所學校的教育,因為從平時表現來看都還不錯,沒想到一根網線把課堂傳遞到眼前時,她卻深深地覺得沒有把老二送到中黃是一種虧欠。
老大老三學習非常自覺,積極探究,主動思考,老師們會根據課程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,互動性也強,孩子們學得很開心,而老二的課堂仿佛老和尚念經,與數十年前自己讀書那會并無差異,孩子根本聽不進。
“如果孩子平時在課堂上,就是這樣的學習狀態(tài),那就糟糕了”,沒等疫情結束,媽媽果斷給老二辦理了轉學。
激發(fā)孩子內驅力,這是一句中黃人常掛嘴邊的話,不理解的人以為這只是一句口號,但了解的人就知道,要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,讓他們從“要我學”變?yōu)椤拔乙獙W”,其間隔著的正是把國際教育理念嚼碎了、理順了,與國家課程要求相融合后的突圍。
5.“疫情下的擇校:中國文化和教育的底蘊不可丟失”
何同學、金同學等一大批外籍學生,2020年春轉入——
2020年,一場疫情,從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轉學的咨詢量陡然提升。
疫情,讓國人對生在華夏充滿自豪,也讓外籍人員對中國有了更全面認知;
疫情,切斷了出國留學的方向,也把大部分的外教阻隔在了國外;
更尷尬的是,以外籍教師為主導的純國際學校,要在疫情下配合中國孩子的作息,開辟網上教學,幾乎不太可能。
而轉到國內義務教育系統(tǒng),如果是傳統(tǒng)的應試模式,外籍孩子們又難以適應。
這時候,中西融合的國際化教育優(yōu)勢就顯得格外突出:
教育理念和方式與西方接近,而課程采用的是國家課程,同時葆有中華傳統(tǒng)優(yōu)秀文化特色,以及國內教育在語文、數學等學科上的優(yōu)勢。管理上以中方校長、老師為主導,外籍教師配合度高。
還有個性化教育的種種細節(jié),也給這些外籍插班生更好融入創(chuàng)造了條件,比如,老師們利用中午時間單獨輔導,再比如中外教協(xié)作上課,便于不同基礎的孩子適應。事實上,這波轉學而來的孩子們,也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學校。
感謝家長們如此信任,帶著半途轉學的勇氣和決心,與傳統(tǒng)認知、與周遭環(huán)境、與自我內心做對抗,克服二次擇校的繁瑣,把孩子重新出發(fā)的機會交給了中黃。
因材施教,有教無類。讓教育適應孩子,這是中黃人正在努力的方向。
如果您也有同樣的理念,歡迎參加我校6月20日插班生交流會,我們面對面溝通,識別下方海報二維碼即可報名~
如果您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,家長們可以掃碼加小幫妹微信咨詢了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