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翰學校端午特色課堂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4-02-16
深圳承翰學校端午特別活動。
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——端午節(jié),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,端午二字也已成為傳承、弘揚、激發(fā)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載體,是有著符號意義的“根”。
這期語文課上,邱老師帶領G10年級的學生,以端午節(jié)為活動載體,引導他們一起探索、創(chuàng)造、傳播和分享關于端午節(jié)的知識,加深人與社會、人與文化之間的對話。小組合作探究、設計創(chuàng)新活動形式,旨在增強學生自主行動的意識,提升實踐能力,讓項目學習融入生活,讓師生在實踐中受到啟智,在學習中實現(xiàn)共生。
端午即將來臨,如果學校的外教對這個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節(jié)日產(chǎn)生了極厚的興趣,你覺得可以怎樣向他們介紹呢?關于端午節(jié)的習俗、來歷、傳說、詩詞等,你又了解多少呢?
在這一話題導入下,學生們對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端午進行了一次深度尋訪,過程主要分為:調(diào)查、尋訪、請教、實踐與展示。例如去圖書館查找端午的文獻資料、在網(wǎng)絡上搜集端午的詩詞文集、制作訪問提綱詢問專業(yè)的老師、獨立創(chuàng)作音樂、親自體驗與端午有關的習俗、親手制作與端午有關的作品……并將研究過程以視頻和小冊子的形式展現(xiàn)。
香囊制作
佩香囊:早在兩千多年前,中國民間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,確保自身健康的民俗。許多城市、鄉(xiāng)村,仍有給孩子帶香袋的習俗。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,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,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。
這是一節(jié)跨學科的課堂,語文課上,邱老師為孩子們分發(fā)材料,播放制作香囊的視頻。男女生一起比賽,看誰制作得更加精美。在孩子們的精心制作下,一個個可愛的香囊就誕生了。在手工方面,男生也展現(xiàn)出了極大的興趣和超強的動手能力。制作完成后,學生們紛紛把香囊送給自己的家人、朋友和老師。
五彩繩編織
系五彩繩是端午節(jié)的重要習俗,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。用五彩絲線編制成繩,掛在小孩脖子上,用以避邪,稱為“長命縷”。又名“續(xù)命縷”、“避兵繒”、“五色絲”、“長命壽線”等。古代以五月為惡月,以其天氣炎蒸,疾病易于流行,自漢以來,即于此月重五前后,以彩色絲線系于臂,謂可保平安健康,又謂能避刀兵之災,故稱。
龍舟模型制作
對于沒有觀看或參加過龍舟比賽的學生來說,龍舟是陌生的。為了提升學生們對龍舟的整體概念和內(nèi)部結構的了解,邱老師帶學生們體驗龍舟模型制作。兩種不同類型的龍舟,一個是龍舟號,一個是能夠載人的小龍舟。
學生們小組比賽,內(nèi)部成員協(xié)作,用短短20分鐘完成了龍舟的制作,還為龍舟插上了國旗。
旱地龍舟游戲
旱地龍舟既傳承文化,又創(chuàng)意新穎?!邦A備開始!”這是一場速度與默契相融合的比賽。賽場上,參賽隊員跨坐在龍舟上邁著整齊的步伐奮力前進,選手們沉著地努力通過速度與默契來控制龍舟的前進方向,按口號節(jié)奏在旱地上“劃船”,指揮、把舵,促使龍舟前進,劃出了濃濃端午情。
翰廚食堂——粽子飄香活動
承翰國際CICEC的翰廚社團以“培養(yǎng)學生的生活能力、動手能力,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”為育人理念,讓學生們在做菜中感受樂趣,協(xié)作中加強團結,在勞動中體會父母的不易,學會動手、學會感恩,在煙火蒸騰中學會成長。
為了讓學生們對端午習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,承翰翰廚食堂的廚師和阿姨們?yōu)閷W生們精心準備了食材:蛋黃、蘑菇、紅豆、五花肉、糯米以及粽葉。
每位學生穿戴專屬翰廚的橙色圍裙及廚師帽,化身小廚師,為高中學子和老師精心制作粽子夜宵,并系上屬于自己的特殊記號-彩繩。
學生們專注的神情和食堂阿姨們耐心的教導,讓翰廚食堂煥發(fā)光彩。
視頻制作
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,視頻創(chuàng)作并非易事。如何避免學生在視頻創(chuàng)作的時候出現(xiàn)無邏輯無條理的情況呢?邱老師為G10年級的學生上了一節(jié)腳本寫作課。將視頻拍攝分為:前期準備、腳本創(chuàng)作、拍攝取材和后期剪輯。
展示與評價
在最后一堂匯報課上,各小組成員利用教室里的多媒體設備,逐一進行展示其制作的視頻與小冊子,每一團隊展示完畢后,小組成員進行自評,其他人員進行他評。最終,老師給予每組點評。
品味端午
傳承文化
值此佳節(jié)
恭祝大家
端午安康
如果您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化學校的全面信息,家長們可以好上學官網(wǎng)了解國際學校新資訊!
*綜合內(nèi)容來源學校,如有不妥,請告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