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兒從“學渣”變“學霸”,媽媽做了什么呢?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3-07-26
楊詠梅既是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的主編,也是一個大二學生的媽媽,一個在教育孩子上磕磕碰碰摸索著走過來的普通的媽媽。她為學習中等的女兒操碎心,好在最終結果讓人欣喜。
現(xiàn)在,她遇到過的問題,每位家長都在經(jīng)歷著,您可以看看她是怎么做的。
她的女兒和許許多多咱們普通家長的普通孩子一樣:一路普通學校走過來,在班里總是排名中游。她也一度像很多家長一樣,看著孩子總是不像自己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個刻苦的好學生,從而憂慮,抱怨,糾結……
但是,她做出了改變,她的孩子也逆襲成功。
父母的心態(tài)決定孩子的狀態(tài)
我不敢說是專家,雖然工作的內容是專門研究家庭教育,但我和大家一樣,也是在教育孩子上磕磕碰碰摸索著走過來的一個普通的媽媽。
其次不敢說教育孩子成功了,畢竟孩子剛上大學,而家庭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功課,只有當孩子進入職場,會做人做事了,進入戀愛婚姻,會相處親密關系、會做父母了,我們才敢說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可以及格了。
我盡管上的是師范大學,當過中學老師,一直從事教育工作,但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,我走了很多的彎路,流了很多的眼淚,焦慮過很長時間,深感做一個合格的母親真的不容易,真的不是一件可以無師自通的事,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學習、需要練習的。
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悟,就是希望我曾經(jīng)的痛苦能成為你們的幫助。
我女兒是前年高考的,分數(shù)一出來,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很意外:從小到大的中等生,一路普通學校上過來,除了半途而廢的英語和奧數(shù),沒正經(jīng)上過什么課外班,從小到大開家長會,我都是低著頭,等老師表揚最近學習有進步的同學時,才抬頭看看有沒有她的名字……
怎么會從中考時的海淀區(qū)文科7千多名沖到高考時的全市文科一百多名呢?按照流行的說法,像她這樣的不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嗎?除了高考改革拿掉難題、怪題的客觀原因,這個一直自嘲為“學渣”的孩子難道是一夜變成“學霸”的嗎?
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其實是三句話:
第一句是父母的心態(tài)決定孩子的狀態(tài),
第二句是抱怨其實是詛咒,
第三句是父母開始轉念,孩子就開始轉變。
總的來說就是:父母不焦慮,孩子出成績,“學渣”即使到了高三也可以變身學霸。
既然沒有人能用憂慮使壽命數(shù)增加一刻,誰又能用憂慮使孩子的分數(shù)增加一分呢?
女兒小時候一直是個無憂無慮、單純快樂的孩子,煩惱是從小學高年級開始的。
因為班里大多數(shù)孩子都在上課外班,像她這樣就靠課上學習的孩子慢慢感到吃力了,也慢慢體會到學習成績關乎自己在同學中的地位,笑容沒那么多了,小學畢業(yè)前夕居然會擔心地問:“媽媽,我有學上嗎?”
初中的逆反期,學業(yè)大幅下滑,最后考上的是第八志愿的高中,如果我們報志愿再樂觀一些,就可能沒有普高上了。拿到成績那天她傷心地哭了一場,說實話,那時我的心情很沮喪,也很失望,覺得她三年后能上個本科就不錯了。
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女兒上初中那三年,是我管得最多,最費心,也最痛苦的三年,情緒關鍵詞基本就是憂慮,抱怨,糾結。
那時的我不明白,既然沒有人能用憂慮使壽數(shù)增加一刻,誰又能用憂慮使孩子的分數(shù)增加一分呢?我不明白抱怨其實相當于詛咒,不明白糾結的后果只能是痛苦,只能是親子關系越來越惡性循環(huán)。
故事講到這里,大家應該明白我要分享的第一句話“父母的心態(tài)決定孩子的狀態(tài)”和第二句話“抱怨其實是詛咒”了。
當我們不滿意孩子的表現(xiàn),不滿意孩子的分數(shù)和成績的時候,很難不焦慮、不抱怨、不生氣,而這些負面心態(tài)孩子是能感受到的。
因為孩子天生就會觀顏、察色、聽音、讀心,像雷達一樣接受父母內心真實的信息,咱們的焦慮、抱怨和生氣就會轉化為一種不被信任、不被欣賞、不被肯定的壓力。
假如可以無條件滿足你對于孩子的三個愿望,你會許什么愿?
請各位家長先回答一個問題:不管你的孩子現(xiàn)在是幾歲,也不管他目前的狀況如何,假如,假如上帝可以無條件滿足你對于孩子的三個愿望,你會怎么許愿?
給大家講一個古老的童話故事:一對喜歡互相抱怨的老夫妻,臨近過年卻什么吃的都沒有,路過的神仙聽到他們吵架,就說可以滿足他們的三個愿望,老頭子說真希望我們有根大香腸,結果桌上立刻出現(xiàn)了一根香噴噴的大香腸!
老太婆非常生氣地數(shù)落道:“你這個愚蠢的老頭子!你就這么點可憐的愿望嗎?恨不得這香腸長到你鼻子上才好!”
當然,這也是一個愿望,香腸果然長到了老頭子的鼻子上,而且怎么拔也拔不下來。一番折騰以后,老太婆和老頭子一起喊道:“讓這根倒霉的香腸見鬼去吧!”于是這成了他們的最后一個愿望。
從我得到的愿望統(tǒng)計上,可以很清楚地看到,各位對孩子的愿望,第一高頻詞是健康,然后是平安,是自信,是快樂,是做自己喜歡的事,是成為最好的自己……
在這些來自全國各地、各行各業(yè)父母的愿望清單里,沒有考試分數(shù),沒有成績排名,沒有學歷!沒有那根大香腸!
說明我們不是鼠目寸光的父母,不是只盯著孩子眼下的分數(shù)和成績的愚蠢的父母,不是白白浪費了上帝本來就預備給孩子的祝福的父母!
接納、相信和祝福孩子,讓孩子為自己負責
回到我女兒的故事上來。女兒上高一時,報社安排我上新聞版的夜班,下午4點上班,有時候半夜下班,有時候天亮前下班。
生活規(guī)律和孩子正好反過來,時間和精力也不夠用了。這下子我這個管控型的母親不得不放手了,不得不努力把原來每天的憂慮、糾結和抱怨,變成對孩子的接納、相信和祝福。
接納她,不管她成績好不好都是我的女兒,不管這世界如何評價她都是我最親的寶貝;相信她,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想學習好,都想成為父母的驕傲,相信孩子會力盡所能;祝福她,把擔心抱怨的負面情緒轉化為“盼著孩子好”的正面情緒,相信孩子是上帝所賜的產(chǎn)業(yè),只是借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,并不屬于父母,我們只能盡做父母的本分,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他自己。
當我開始轉念的時候,孩子慢慢地發(fā)生了轉變。雖然離我心目中刻苦學習的好學生還很遠:高一時她競聘上了雜志社社長,成天忙著編雜志,直到高三別的同學都放棄了她還在堅持;高二忙著拍微電影,擔任張羅拍攝場地、攝影器材、道具、演員等雜事的制片……
在我看來,這不都是玩兒嗎?跟高考有關系嗎?能幫助你上大學嗎?到了高三,人家在書桌上貼了一張標語:高考,我要發(fā)飆了!我心想,別人苦學了11年,你才開始發(fā)飆,行嗎?
不管行不行,我都不得不完全放下焦慮,讓孩子為自己負責。那段時間我的同事陳中原老師的一番話,給了我很大的鼓勵。
他兒子高中時是上清華的苗子,高二時發(fā)起全國中學生網(wǎng)頁設計大賽,整整一年沉迷其中。
校長教務主任和班主任急了,一起來找家長,希望大家一起做孩子的工作。陳中原老師說:“孩子可以有考上清華的體驗,也可以有考不上清華的體驗;可以有一次就考上大學的體驗,也可以有考幾次才考上大學的體驗。上清華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路,他自己堅持要做的事情,我支持他!”
后來陳老師的兒子果然沒有考上清華,但他在高二的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職業(yè)方向,現(xiàn)在從事IT行業(yè),干得非常得心應手。
就像兩個人合力抬一桶水,初中的時候我不停地提醒她要走穩(wěn)、水面要平、要留心腳下,結果水桶離我越來越近,學習仿佛成了我的事情,她好像是為我學的。
現(xiàn)在我不問了,水桶慢慢地滑到她那邊,逐漸成了她自己的事情。包括后來當她寧可放棄10分的高考加分也要報考外地的大學時,我明知很可惜也支持她;
當她決定離開北京去臺灣上大學時,我心里明明不舍也支持她,因為我想起了我對上帝要的三個愿望:我希望她善良正直、身心健康、積極樂觀,只要能成為這樣的人,到哪里上大學都一樣。
對孩子而言,父母的愛和尊重比物質付出更重要
那么高中三年我這個當媽的管什么呢?
每天晚上11點必須睡覺,寫不完作業(yè)到點也必須關燈;
每天早上要吃豐盛的早餐,有水果蔬菜、肉蛋奶和堅果,吃得好才有能量上一天的課;
每天分擔家務勞動,三間屋子每天掃地、拖地,每天遛狗,高考前一天也不例外;
從洗手間洗漱出來要把地上掉的頭發(fā)繞起來,用過的洗手臺要清理干凈,睡覺前頭發(fā)要吹干……
一句話:只管生活不管學習,考上什么大學是她的責任,她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是我的責任。
她在母親節(jié)時給我寄來的明信片上寫著,“謝謝您充分尊重我的選擇,讓我考來這里,我一個人來臺北真的長大了許多,也在學著管理時間和錢,努力變成您一樣優(yōu)秀能干的人……”
她的話讓我知道,孩子感謝的不是父母物質上的付出,而是對她充分的尊重。這尊重流露出的信任,讓她有力量獨自面對未來的生活,讓她有信心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長為最好的自己。
她的話讓我知道,家庭教育就是人生的起跑線,父母的愛和尊重才是孩子心底最渴望的起跑線。
家長們要盡快轉變心態(tài),未來的競爭力已經(jīng)不只是知識
我真心希望現(xiàn)在的家長們不要等到孩子上了高中才開始轉變心態(tài),也希望不要被“成績不理想就是學渣”這樣的謊言所蒙蔽。
現(xiàn)在是信息時代,知識不是競爭力,對知識的好奇、渴望和學習能力才是競爭力。咱們的孩子未來面臨的職業(yè)環(huán)境有三個明顯的特點:從信息時代轉向概念時代,改變會更多、更猛、更快、更不可測,幸福與自我實現(xiàn)是人生的核心。
希望家長們尤其不要把眼光盯在知識學習上,每一年都有25%的知識被淘汰,未來的主人翁第一要有感性的思考力,第二要有生涯應變能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第三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,讓自己不管是否成功都能幸福。
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·平克說,未來的主人翁需要有6種技能:設計感、講故事的能力、整合事物的能力、共情能力、會玩、能找到意義感。
也就是說,未來的成功人士,不是會走路的書架,而是有品位,會講故事,能跨界,有人味兒,會玩兒,而且有點自己的小追求的人。
孩子逆襲靠什么?首先靠的是家長心態(tài)的改變
現(xiàn)在快過年了,很多人都在回家過年的路上,目的地明確后,高鐵可以到家,飛機也可以到家,*不到票的人,拼車也能到家,還有農(nóng)民工弟兄們摩托大軍一路奔波也能到家。
有的家長可能會說當然高鐵和飛機舒服啦,當然的考上好大學有個好工作更容易幸福啦!
我想說的是,不一定!你不能代替你的孩子,不同的走法有不同的風景,關鍵是他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,這個能力的獲得,需要父母完全的接納、充分地信任和恒久地祝福。
最后,再次和大家共勉:父母的心態(tài)決定孩子的狀態(tài),不要抱怨,因為抱怨其實是詛咒,當你開始轉念的時候,你的孩子就開始轉變了。
再次重溫咱們對孩子的愿望吧,健康,平安,自信,快樂,榮神益人,做自己喜歡的事,成為最好的自己……不要讓大香腸擋住咱們的眼光!
其實很多家長都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愿望應該是健康、平安,但在應試壓力下,似乎大家都得了健忘癥,把原本這些美好的愿望拋之腦后。我們無法改變社會,但我們可以多點耐心,對孩子多點信心。